本週,訪問到了台灣古典薩克斯風界相當著名的演奏家,顧鈞豪老師。顧老師畢業於法國巴黎國立 Cergy-Pontoise 音樂院,師事於 Saxophone大師 Jean-Yves Fourmeau,擅長古典 Saxophone 與室內樂演奏。顧老師是我所認識的最專業的演奏家之一,在教學與演出的品質上堅持相當的水準,身為台北愛樂室內樂坊的一員,對於古典音樂的推廣極富熱忱,也經常觀察台灣的音樂生態,一口就答應了若依的邀稿,將在這幾週陸續分享一系列他身為古典薩克斯風演奏家,一路走來的所觀察到的現象與想法,提供給正在或即將以音樂為職業的音樂學子們參考。本週,先以簡單的介紹古典薩克斯風的歷史與其音樂特性開始:

 

ku   

文|顧鈞豪

薩克斯風看音樂的多元面向

混搭音樂元素的始祖

身為一個以「薩克斯風演奏」為主要樂器的音樂家,我們經常面臨一個與其他演奏家們不太相同的處境。就是我們所謂的「傳統曲目」通常沒什麼人聽得懂。除了樂器的發展歷史遠比其他樂器年輕許多之外,也同時和西方音樂在那個時代的潮流變遷有些許關係。雖然,薩克斯風誕生的年代正是古典音樂浪漫時期最輝煌的時刻,你可能會在街上轉角的咖啡廳遇見維也納歌劇院總監布拉姆斯先生;也有可能會在巴黎遇見剛被聘為巴黎音樂院教師的青年法朗克。但這些都對這剛拿到專利的薩克斯風一點幫助都沒有。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後來歐洲幾度的戰亂和新大陸遷徙,薩克斯風很有可能毫無今日的發展成就。

新大陸的遷徙,將非洲黑奴從歐洲帶入美國,造就了爵士音樂出現。他們利用有限的從歐陸帶來的樂器,結合家鄉非洲的節奏、音調開創音樂的新世代,薩克斯風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有點發展。一個在歐洲不被主流殿堂樂團所接納的樂器 (在此之前只有白遼士曾試過將薩克斯風放入其「幻想交響曲」中),至此在新大陸開始它的新風貌。二十世紀初期,當時國際音樂界中享負盛名的音樂家德布西 (C. Debussy)先生為薩克斯風譜寫了一首「狂想曲」,這個樂器於是開始被法國學院派的音樂家們用比較嚴謹與系統式的方式看待。然而,當時開始嘗試為薩克斯風譜曲的法國音樂家們始終認為這是一個來自於新大陸爵士音樂的樂器,加上德布西大神開創出的新音樂語言:印象式和聲色彩與法國在當時新提倡的「新古典音樂運動」(Néo-classique),薩克斯風音樂便成為一種「混搭式風格」的「跨界音樂」。其音樂特質在當時總會多少包含著幾種元素存在:1. 爵士節奏感,2. 德布西式全音、異國風格的音階或非功能性和聲色彩, 3 . 新古典主義式嚴謹清楚的音樂架構與形式。於是,這樂器從此開始分別向兩種不同路線的發展:學院式與非學院式。

 

新語言、新聲音

被譽為「最接近人聲」的樂器,薩克斯風至今一直都是許多作曲家們又愛又怕的選項。它擁有容易發聲與指法系統單純等優點;卻也因為它的新穎,使得對這項樂器不熟悉的作曲家們時常在第一次嘗試創作時不知從何下筆。從剛剛提到的法國新古典主義潮流下開始發展的學院派風格之後,每大概五到十年,薩克斯風的演奏技法就會有嶄新的大突破。而音樂家們所能夠在這項樂器上呈現的音樂當然也就更為豐富。首先是學院派演奏家們開始往回尋找過去的音樂語言,嘗試在薩克斯風的演奏方式上建立起能夠與其他經過歲月洗禮的樂器一樣的音樂美學,同時也不斷開創其他樂器較難呈現的音響效果或音樂語法。漸漸的,學院式薩克斯風演奏成為所謂「當代音樂」(La musique contemporaine) 中經常出現的樂器之一。有時候或許是一種實驗性質;有時候則會成為一種新的經典音樂語言。學習學院式薩克斯風的演奏家們於是似乎宿命性的無法成為一般聽眾對「古典音樂家」那種「聆聽音樂時會有觸動心弦的感動」的期許。而我們也經常無法避免的需要面對在屬於我們的音樂中那些半混搭式,有時候又很搞怪的音樂色彩。

 

不屬於各類音樂市場的特異份子

經常我與身邊的音樂家好友們聊著,有關於每一年我們各自想要開的音樂會計畫或是有趣的音樂會主題等等。聊著聊著我自己往往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純粹的「薩克斯風獨奏會」這樣的活動實際上並不在社會普遍認識的音樂文化中擁有大量的市場。舉例來說:當朋友有計畫來場「貝多芬的德式浪漫音樂會」;或是「聽見古典:與莫札特午茶」等類似音樂活動時,其角色與活動的定位清楚的。當我們聽見某某某鋼琴獨奏會,或是XXX小提琴獨奏會,除了人名不同之外,通常我們會在腦中對這樣的活動有一個既定且概略的印象。如果今天有一位男士想要邀請某位女士來場浪漫精緻的音樂約會,也許鋼琴獨奏會會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要是您邀請一位女士來聆聽一場「薩克斯風獨奏會」,在音樂會結束後說不定連您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薩克斯風獨奏會」變成一個只在特定族群下的侷限活動,而無法成為一種能夠給予社會大多音樂愛好族群精緻的品味或音樂賞聆的美好經驗。於是「純粹的」(此指非改編的原創作品) 薩克斯風音樂便成為一種特殊的音樂語言。甚至,我們可以說它是一種澀晦難懂的語言 (有時還很難練)。而這樣的音樂語言在演出的舞台中,它則不再只是給予美感、不再只是感動,而是一種「呈現」,一個「音樂思想的呈現」。

下一週,我將會延續「薩克斯風音樂」的獨特性來介紹如何透過薩克斯風各式的曲目而看見音樂的宏觀面。體驗「音樂除了感動,它其實還能做很多事」的多元面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oe Lin 的頭像
    Zoe Lin

    若依的樂享--作曲家、程式寫作、音樂個別課程、兒童音樂創作、AP Music 、試唱樂理、樂曲分析、升學考試、留學代辦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