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靈足跡 (4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本文引用自lifezenflower - 生命沒有目的,生命的過程即是祂的目的。

很多人以為生命的目的在於發光發熱、成為某位著名而成功的人,人們以為透過學習、工作,人生正一步一步的邁向某個生命的巔峰,而欲前往某種令生命的存在彰顯之處。但是事實上,生命只彰顯祂的存在於每一個生命的當下中,生命從不會為了未來的某個片刻而活,也不會因完成了了某個過去的事件而準備逝去。生命的每個過程、每個片刻就是祂的目的,每個片刻創造了下一個嶄新的片刻,是人們總為了生命中不同的片刻私自地定義何者較為閃亮、何者較為晦暗,如此而已。事實上,生命只在過程中彰顯自身,從不曾為任何目地而彰顯;生命沒有目的,生命的過程即是祂的目的。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15 Wed 2012 15:38
  • 永恆

本文引用自lifezenflower - 永恆

你找尋永恆嗎?佛陀為了找尋永恆而放棄所有,你是否也像他一樣渴望永恆?你是否以短暫的青春找尋著永恆的真愛?是否以有限的精力找尋著永恆的生命?是否窮盡一生完成某事蹟,期許自己所完成的能使自己的精神永遠不滅而成為永恆的?

永恆是一個幻象,正如生死也是一個幻象。如果說一個治病的醫生和一位教導人們的心靈導師,誰是偉大的?醫生醫治的是僅有數十年壽命的軀體,而心靈導師教導的是可以代代相傳的精神,那麼似乎心靈導師帶來的是永恆的精神,似乎是更偉大的。但是如果看清楚生命,將發現世代傳承的永恆總是靠一代一代的生死交替才能達成,醫生用他的精神維持著每一個短暫生命,確保這些短暫的生命能承接下去,永恆便得以從短暫的生命體現出來。

沒有永恆也沒有短暫,永恆與短暫之間沒有界線,永恆包含著無限的短暫,而唯有透過短暫,永恆將得以呈現。你還在找尋什麼呢?當下的片刻就是那個永恆!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lifezenflower - 恐懼之心

你害怕嗎?你畏懼嗎?你是否感覺人生充滿了恐懼?你是否渴望放下所有的畏懼,成為勇敢而自在的人?一個人之所以畏懼,是因為有了太多的自己。你不敢選擇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道路,即便你很渴望,因為你擔心別人對你的看法:上司、同事、社會、家人...。為什麼一個人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為他怕他的自我受傷,他怕別人質疑他的能力,擔心以後將不再被人看重,於是最終只選擇了被社會認可的道路,選擇了妥協,選擇了群眾的掌聲,選擇了毫無生命可言的複製品。

當一個人有越多的自我,越看重自己時,將越擔心自己是否獲利與損失。當他能幫助人們時,他將想到自己是否在某些方面能被滿足;當他能為人們開闢道路時,他先擔心自己的安危,當一個人想著自己越多,恐懼就越多,恐懼越多,自然而然便感覺事情也相對地困難重重。當一個人忘了自己、放下了自我,那麼就不再有恐懼,而一個人再也不擔心未來,也不再需要任何勇氣,他本身就成了無懼而自在的人了!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lifezenflower - 創造─價值的轉變與放下

世界上的價值是由人們所創造的,包括物質的價值或是思想觀念的價值。人們給與不同的礦產不同的價值,也賦予思想與道德不同層次的價值。人類的創造力總是體現在價值的賦予之上,而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地區都擁有所尊崇的思想、道德與觀念等不同的價值體系。

一個創造者,必須不斷地破壞既有的價值,才能改變或創造新的價值,有的人改變了物質世界既定的價值,例如賈伯斯,而有的人則改變了既定的道德觀念的價值,例如尼采。一個人必須從原本順從既定價值的駱駝,成為尼采所謂的怒吼的獅子,成為那個舊有價值的破壞與轉變者,才算是真正的創造。當一個人放下所有既定價值,不再為舊有的價值所囿而純然地創造,他將成為了不受限制的孩童,而他的創造,也展現出真正的自由與創造力,例如畢卡索。然而,最大的破壞,莫過於帶領人們放下所有的思想與道德價值,最大的創造,莫過於帶領人們成為那放下思想的、成就「自性」的孩童,例如奧修。

你呢?你是順從既定價值的駱駝,還是改變價值的獅子?是放下既定價值,全然自由的孩童?還是那帶領人們成為孩童的最大的創造者?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只能給與想要尋求「道」的人,但是當一個人想要尋求時,「道」也已經來到了他不遠之處。很多人生活在痛苦中,他們最需要的是了解「道」,因為了解「道」就是了解痛苦的根源,但是真正在痛苦中的人們卻不願意尋求,這是宇宙中最大的矛盾所在。神等著你敲門,但真正需要神幫助的人卻不懂得敲門,這是存在給與人類至高無上的自由,而人們卻迷失於苦難當中...。

聖經寫道:「你們祈求,就得到;尋找,就找到;敲門,就給你們開門。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到;尋找的,就找到;敲門的,門就開了。」存在一直在你身邊,從未離開過阿!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08 Thu 2011 01:30
  • 矛盾

當我們希望做事有效率時,我們必須先休息

當我們希望他人的行為值得我們信賴時,我們得先信任他人

當我們希望得到愛的時後,我們必須先學會愛人

當我們希望生活順遂時,我們必須先信任臣服於存在

當我們想要成為完美的人或張顯自己時,我們必須先忘卻、放下自我 (ego)

當我們想帶給別人快樂時,不是透過自我犧牲,而是要先給予自己快樂

當我們想要擁有時,我們必須先放下

當我們想要獲得永恆時,我們必須只活在最短暫的當下

 

看到了嗎?很多時候生命中有許多矛盾,而這些矛盾的存在,是因為我們舊有的邏輯是直線式的單向思考,但生命是超越邏輯所能涵蓋的,祂是雙向的循環,很多時候,反向的路徑卻是真正的捷徑。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意識如同清澈的水,思緒如同水中的沙,每當一個人思緒紊亂感到無所適從的時候,他的意識狀態就會如同不斷被攪和的水和沙,混濁而不清。能夠讓水重回清澈的方式也是能夠讓我們的意識回到清明的方法,但那個方式絕對不是透過增加沙子的數量而來,如同讓意識重回清明的方式也不是透過增加思緒和轉變思想的方式而來,而是透過思緒的放下與無為。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你想找到神,那我告訴你,神不在過去,不在未來,祂只在此時此地出現,如果你找到了祂,你將會被祂的光芒給照亮,你的心會充滿愛與歡愉...不,你本身就會成為那個愛與歡愉。你和神隔著一扇門,開啟這扇門的鑰匙不在神那裡,在你這裡,只要你願意,你隨時可以拿起鑰匙開啟他,讓神穿透你。這鑰匙在那兒呢?在此時此地!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的需求,除了食物、衣服、住所之外,另外需要寧靜、愛與創造,滿足這六項需求便足以讓人過著富足快樂的生活。這六項需求之中,前四項是屬於「接受」的需求,後二項則是「給予」的需求。如果生活中,我們的工作和努力不是為了滿足這六項需求,我們將處於能量的空轉當中,不斷地努力卻永遠無法滿足。我們吃,卻無法給與愛;我們住華美的房子,卻忽略了將自己帶回每日所需的寧靜源頭;我們盲目的工作,卻忽略了內心深處創造的需要,而很多時候人們甚至盲目的追求想要滿足那份虛假的自我 (追求名牌、追求地位)。你,滿足了你的需求了嗎?你富足快樂了嗎?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很害怕悠閒和無所事事,因為悠閒的生活將遭來譴責,人類過去的道德觀是譴責悠閒和無所事事的,為什麼呢?因為人們在根源害怕於「無」,害怕於「無意義」、「無產值」或「無所事事」。

「空無」是萬物的根本,大自然允許動物們隨時取得自己的食物需要,而不需要透過「為誰工作」來換取,貓不需要透過為某個動物工作才能有魚吃,牠飢餓時看到魚或老鼠就可以自行取用;鹿也不需要為誰工作才能獲取食物,他可以隨時到草地上享用著吃不盡的美味...。這是大自然無條件的愛,生命並不需要透過工作來展現生命的意義,生命本身就是那個意義 (如果你解釋生命為有意義的話),那這個意義也只有一個─即生命本身的存在,而不是在於這個生命曾做了什麼工作,這是大自然長養我們的時候所期待的 (或可以說是毫無任何期待的),也正因為這樣,生命是絕對的自由的,因為這個自由是來自大自然無條件、無限的愛。

「有意義」與「無意義」二者便同時根植於生命的本質中,生命的意義就是生命的存在本身,所以生命也可以被解釋為是無意義的,如何解釋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根植於那份空無的存在。如果人們害怕接受或面對這個「空無」的根本,而試圖藉由做什麼工作或增進多少產值來證明自己生命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那一個人將會面對極大的恐懼和痛苦,因為他將發現沒有任何事情能夠真正地證明存在的本質!例如名和利只能證明一個人剝削了其他的人;而任何一個人也無法餵養其他的人,因為真正的餵養者是大自然,沒有人能夠居功;而一個人也無法宣稱自己使別人更快樂,因為生命本身就應當是歡愉的,總是因為人為的剝削而讓人不再歡唱的,自然本身就是如此完美,我們只是將人們原本應有的歡樂帶回來,那也不能算是任何功勞的。

因此無論一個人做了多少工作,都不能使生命「更具有」意義,但是生命存在的本身就是那個無限的意義,它是一也是無,也是無限,這是生命的根本,也是生命的奧秘,也是無限的愛。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人的工作和以往是大不相同的,不再是依賴著體力和耐力,更多依賴著腦力和意志力,很多時候人們為了維持工作的進行,被迫著過著與自然背離的方式,他們必須忽略自己的身體感受,久坐數小時而不動,也讓腦袋不斷的攪磨十幾個小時,即使在床頭也無法停下運轉,腰痠背疼、心神無法安寧是很多人不斷在承受的,現代人過的是無比的可憐蟲般的生活,過著難以覺知且非常容易迷失的生活!

對於必須保持這樣工作形式的人們,可以嘗試一些小訣竅來幫助你覺知和放鬆。例如在工作中,盡可能的覺知和調適自己的呼吸。我們的呼吸是影響身體運作的第一線的機制,盡可能得讓呼吸均勻飽滿可以幫助你身體放鬆,身體放鬆了,心神就能定下來,精神也能更清爽,而呼吸的覺知也能將你立刻拉回當下,幫助你建立起與自然間的連結,因為當下是人類與宇宙能量的唯一連結處,也是創造力和直覺的根源。

隨時找到機會笑,笑點越低越好 (笑),笑能立刻停止腦袋的攪磨,即刻讓你融入存在,沒有人能夠帶著自我 (ego) 真心的笑,因為真心的笑是忘我的,是投入而全然的。笑,讓你心神也放鬆了!

帶著覺知放鬆的工作,讓工作變成一種創造,工作是否是辛苦的事情,就看你如何對待在工作中的你以及你的身體了。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投入於創造性的工作能幫助一個人進入空的狀態。當一個人投入於某項創作的當下,他必須要完全地給出自己,全心全意的活動,達到忘我的地步,這項創作才能發自於內心、忠實於自己的靈魂。而這份忘我也帶給創作者無限的滿足,因為在投入的忘我之中,忘了煩惱、忘了未來、也忘了社會性虛假的自我而真誠的面對自己真實的面目─空,創作的投入是全然在當下的!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喜歡也需要創作,演奏、唱歌、跳舞、繪畫等等,因為創作將人們帶入了當下,找到了即刻的滿足。

把創作的投入帶入生活吧,試著在生活中全然地投入於所有的動作或瑣事,讓自己無時無刻忘我地投入於當下,我們的生活也能變成一種創作,真誠而全然地!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應當是簡單的,很多時候,我們把生活複雜了,我們憂慮如何過活,我們也憂慮人與人之間如何相處。我們投射想法,預測對方的反應,然後又根據我們自己的預測來做出回應,最後所有的回應都是針對我們的投射和預設而來,沒有一個回應是根據真實的情況,我們事實上是活在自己投射的世界當中。而我們也根據自己的投射來解釋周遭人們行為的動機,並根據自己的投射約束自己和對方的關係與互動模式,這些投射,阻擋了我們看到事實,也造成了所有一切人際上的困難,人際互動也因此變得非常複雜。放下所有投射,投射是毫無用處也是無意義的,人與人的交流只需要簡單的愛的給予與接受!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頭腦和一個身體。在過去的世界,知識與書籍是非常罕見的,因此人們一直以來總是珍視著知識,並認為頭腦是帶領我們走向神性的途徑。但事實並非如此的,我們的身體其實比頭腦帶有更多的智慧與神性,身體能最直接的帶領我們認出喜悅以及走向神性,但,我們的頭腦卻常常帶領我們迷失在痛苦和迷網之中。

當我們飽了、累了、不舒服的時候,我們的身體總是在第一個時候給我們訊息,但我們的頭腦卻常常給予我們扭曲的解釋來讓我們忽略了這些訊息,例如:「這是難得的高檔宴饗,唯有富有或是擁有權力的人才能享受到,我當然要把它好好的吃個夠或是吃回本」,於是我們走向了飽食 (性的過度耽溺也是如此的);又例如說,當我們累了和不舒服的時候,我們總是說服自己未來會得到更多的快樂,而讓我們當下走入了身心的消耗與痛苦之中,但又同時解釋這樣的苦楚是意志力或是生活的考驗。但,無論我們如何解釋我們的行為,事實情況卻是我們正在折磨我們自己或是我們的身體,我們自然無法得到滿足和喜悅!

又或是,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我們總是順著頭腦的所有思緒作反應,我們的頭腦總是找到千百個理由告訴我們應該要憤怒、傷心、或是恐懼,頭腦也許會喊著:「如果你不生氣,以後別人會騎到你頭上的」,或是「如果你現在不擔心恐懼,萬一未來事情發生了怎麼辦」等類似的種種理由來將你捲入所有負面的情緒。但如果這時候,我們放下頭腦,跟著我們的身體走時,身體反而會帶我們走入寧靜與舒適,因為身體本身就有通往神性的傾向,身體是神性最直接的產物,它比我們的頭腦更不會出錯。

當不知所措的時候,不要跟隨著我們的頭腦,可以試試看跟隨著身體的感覺走,你會發現身體能帶領我們走向寧靜、走向神性的源頭,幫助我們找到喜悅,也找到我們的心。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是非常自然的現象,就如同天氣的變化一樣,有晴天、陰天、雨天、颱風、暴雨等等,沒有人能活在毫無情緒的世界中或永恆的晴天裡。悲傷、難過、生氣等情緒都是真實存在的,他們如同自然界中的暴雨、颳風等等,它們是自然界運作所必須的,也是維持你身心平衡所必需的機制,因此當情緒來臨時,不要試圖壓抑它,就任由它發生、順著它,但是要警醒著!

警醒著!不要批判或解釋讓你情緒產生的事件或人物,不要協助或任由你的思想和念頭滋長你的情緒,也不要將你自己認同為是那樣的情緒,就看著情緒發生就好。在情緒發生時,盡可能地只感受你身體的反應,你的呼吸,還有你的心,看看在心的位置是否發生了什麼變化?要了解,這些反應就是你身心的天候變化,它雖然狂暴,但卻是短暫的,它終究會消失,如同暴雨發生,但最終也會遇過天晴,就靜靜地感受那個身心狀態就好。

警醒著,帶著靜心的品質感受你的情緒,這時候虛假的自憐情感會消失,留下的才是真正的情緒,你會對你的情緒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你也會了解你真正的需求,不要壓抑,但是帶著警覺去了解它。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修行的過程中不要試圖去成為一個完美的人,因為完美與否必須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與詮釋而來的,當我們費盡心思去考量什麼是完美的時候,我們區分了別人與自己,投射了不真實的詮釋於人性中,並把不真實的詮釋和規範套用到自己的身上,這時候,我們反而錯失整個修行的要點了。

修行的目的在於看穿人們痛苦的根源,讓自己確實地放下痛苦,而這樣也才能幫助別人徹底的離開痛苦。要深切的了解到,唯有一個歡欣的人才能擁有讓別人快樂的能力,一個人如果帶著苦痛幫助別人,那樣的幫助是短暫的,甚至很多時候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會於無意識中將自己的痛苦傳染給對方,就好比很多焦慮的父母在協助孩子的過程中,往往無意識地把焦慮和對世界的不信任傳給孩子,孩子在接受父母的幫助的同時,也接受了他們的負面情緒、不安、焦躁與不信任等等。同樣地,人與人之間的協助也是如此。因此,唯有當你徹底放下痛苦、淨化了你的意識,你才能將純淨的正面能量感染給周圍的人,你喜悅的存在,將如同燈塔般的,讓在黑暗中航行的人們看到他們其實可以這樣無條件喜悅地過活,原來痛苦不是人生的必需品,原來放下痛苦的選擇完全來自於自己,原來這世界有真實永恆的喜樂存在。

看穿你的痛苦根源,看透腦袋與自我的遊戲,不是痛苦找上你的,是你找上它的,你認同了痛苦,要為自己的痛苦負責。放下痛苦,這就是修行的目的!而當你放下了痛苦時,你才能真正擁有帶領人們離開痛苦的能力,成為散發光明的燈塔。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是為了什麼?修行的目地在哪裡?你是否想像著開悟的人是什麼樣完美的人?而開悟的人是否就是人見人愛,成為人人追隨的對象?你是否也想變成那樣的人呢?你憧憬著成為靈性的導師嗎?你憧憬著擁有許多學生和門徒嗎?

觀照著你的心,覺察著你的回答,當你在閱讀上述問題的瞬間,是否心中產生了很多的答案呢?是否浮現了某個理想人物的形象呢?是否投射了自己的慾望到未來呢?如果是,那你的修行就失去焦點了!

修行不會幫助你成為什麼樣的理想人物,它不會讓你變得才德兼備,也不會讓你名利雙收,如果你希望成為上述所謂的才德兼備又名利雙收的理想人物,那修行絕對不是通往那裏的方向,你需要的是形象包裝與經紀人 (笑)。

什麼是「完美」或「理想」的人物?人們認為的完美的人,不外乎就是擁有莊嚴優雅的形象,或許這個人語調溫潤、或許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講起話來頭頭是道...,當然中文有不計勝數的成語來描繪這樣的人物特性。但是從這些語彙中,我們仍舊對這樣的人應有的個性感到很模糊、很陌生,我們甚至不知道到底內向的人才算是完美的人,還是外向的人更稱得上是完美的人?最後我們只好以一個人的功能來決定一個人是否是完美的─即能讓老闆、上司、父母開心的,就是完美的人。

世界是廣大的,人的可能性是無限的,每個人的個性和喜好也是獨特的,就像各式各樣的花朵能綻放出各種色彩與芳香。但「完美」卻只是包含著有限的、固定的概念,那個完美的固定性與有限性本身就已經是不完美的了。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的,甚至我們用完美來標籤一個人,都是將人性的有限化,人性的物化 (用功能性作為評價人性的標準)。如果你渴求透過修行來成為完美的人,那最後有一天你會發現,這世界上的「完美」最終是不值得追求的,它只是符合了短暫的社會大眾心中慾望的投射,那並非是真實而永恆的。

如果你追求成為一個具有功能性的完美之人,試著觀照自己的心,這樣追求的渴望是來自於哪裡,是來自於自卑感?還是你想要滿足你的自我 (ego)?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們在剛出生時,頭腦是很純淨的,不帶色彩的。隨著時間的增長,人們的頭腦開始被填入許多的觀念和想法,漸漸地,頭腦也習慣了運轉,念頭一個個接著而來。如果我們能夠用機器觀察一個成人的腦袋狀況,我們應該會很驚訝於頭腦一天工作的時數,它幾乎從未停歇,除非在人們進入深層的熟睡期,否則我們甚至找不到五分鐘停止運轉的時間,人們的腦袋甚至連睡覺都在作夢,不斷地運作。

人們總是認為腦袋的思路應該是很有邏輯而有秩序的,但事實上卻是恰恰相反,如果我們觀察我們的思緒,我們會發現念頭和思緒總是以跳躍的型態來來去去,有時也不斷地重複,幾乎可說是毫無章法和邏輯。而這些毫無章法的念頭也帶來身體不同的反應與人的情緒。

例如在這裡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試著在五分鐘內不斷的想著自己很累很累,不斷地說服自己很累,一邊觀察自己,你發現,當這個「我很累,我最近很累」的念頭一起,呼吸改變了,吐氣變多了,吸氣變少了,我們真的開始覺的勞累了;接著換一個方式,下一個五分鐘我們不斷地想著我很有精神很有精神,我們也開始發現,身體似乎也開始充滿能量,呼吸也變得更深更滿了。思緒會讓我們的身體有立即的反應,而身體透過思緒產生的狀態也會立即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當我告訴身體我很勞累時,身體的呼吸和狀態會產生疲勞感而讓我開始反抗工作,甚至我無法再傾聽別人的話語了,而自然地也會容易產生各種負面的情緒。而人們也就在毫無警覺的狀態下任由雜亂的思緒帶起各種不必要的流動性的負面情緒 (或是鄔斯賓斯基在「人可能進化的心理學」所提的虛假的情緒或消極性情感)。

對於沒有建立靜心習慣的人們,可以試著透過覺知身體來讓頭腦停下運轉的習慣,藉由覺知身體的動作,例如走路、吃飯、站立、跳舞、跑步等將頭腦的注意力從思緒移轉到身體,會發現思緒漸漸地變少了,頭腦慢慢不再那樣地瘋狂了,你也開始一點一滴的品嘗靜心的滋味,品嘗靜心帶給你的喜樂。這樣的喜樂是唯有人們願意嘗試放下頭腦去靜心才能經驗到的,因為它帶來的是超越頭腦所能理解的喜樂。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的能量來源有幾個層面,其中包括身體和心靈的層面。在身體層面上,我們吃,我們運動,在一進一出之間創造了身體能量的流動,我們的身體才得以健康。心靈方面也是,我們接受愛,我們也分享愛,在一進一出之間,愛的能量流過了我們的心,我們的靈得以健康。

當身體能量與心靈能量的流動有任何一方的阻礙時,我們便開始感覺到生病了。如果我們只不斷地吃卻不運動,身體是不健康的,如果我們拼命勞動卻沒有足夠的食物,身體也會負荷不了。同樣的,如果我們不斷地接收來自別人的愛卻不分享,我們的心會因此麻木而貧乏,成了吝嗇鬼;但如果我們只付出卻不願接受別人的愛,我們的心將也是乾枯的,因為這表示我們有接受禮物的恐懼,而這份恐懼可能來自於自卑、或是不想有未來的付出 (相欠債)、或是你對某人有生氣、憤怒等,例如很多聽話的青少年對他們的父母常常有這樣的狀況存在,因為他們無法脫離父母,也不願反抗父母,但是心裡有些許對父母的憤怒無法排解時,他們可能就拒絕接受額外來自父母的愛而尋求完全的獨立,但與父母的關係卻如冰塊般僵硬。

但是能量是需要流動的,愛的能量也是。如果接受或是分享的任何一方出口被阻塞了,就會如同無法流動的水池,只能等待著枯竭。盡可能地敞開接受與分享的大門讓你與他人之間的愛的能量流動,透過這些流動,在愛的一進一出之間,你們之間負面能量情緒才能隨之散去,你們的無意識才能有更深的連結,而巨大的愛的能量場也才能發生。勇敢地接受愛、盡情地去分享,讓愛的能量永遠的流動!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Aug 22 Mon 2011 23:00

存在在透過我們張顯我們的神 (一切萬有) 的時候,會透過兩種路徑來告訴我們怎麼做:一種是藉由物質世界的事件來將我們推向我們應去的地方,一種則是透過我們的心來傳達。靜下心來,你會發現心中有一種聲音、一種引力告訴我們所歸屬之處,這是來自寧靜的聲音,這也是直覺的發源處。

但腦中的焦慮,會創造迷霧,創造出絮絮叨叨,擾亂了我們傾聽那來自內在的寧靜的聲音,我們常常不知道要去哪裡才好,我們不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麼工作?不知道未來在哪裡?不知道事情要怎麼解決?不知道要如何才能使自己快樂?不知道如何處理關係?不知道要如何使自己滿足?...

試著停下焦慮的頭腦,感受那寧靜的聲音,感受那個引力,你會發現往往答案不是來自頭腦,而是來自「心」的位置,它不會讓你頭疼,只會讓你感到一股強大而愉快的引力,很直接地引導你,不再透過分析與辯證的,就像是直覺地帶領你,走向屬於你的快樂!

傾聽那寧靜的聲音吧,信任地跟隨祂,你將會到達屬於你的快樂和光輝,你將會張顯神!

文章標籤

Zoe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